巴中最孝顺的孩子 他是父亲的“腿” 也是母亲的“药”

12岁的王和平,是巴中经济开发区奇章小学初一学生,与其他同龄人不同,从出生那一天起,迎接小和平的不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而是一份生活的残酷与艰辛。

新报哥带您走进“美德少年—王和平”的故事

父亲的另一只“腿”

7月20日正午12点多,毒辣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巴中经济开发区奇章办事处街道上,室外温度达到46℃。烈日下,王海龙拄着一对拐杖,用斗车拖着一车桶装水艰难前行,斗车后面,儿子王和平俯身弓腰推车。父子俩衣衫全湿,汗水滴洒一路……这样的场景,在奇章这个小场镇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

年近40的王海龙在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致单腿残疾,从那以后,拐不离身。60多岁的父亲常年体弱多病,母亲患有心绞痛,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大儿子王和平刚上初中,小儿子还在读一年级,虽然身体不便,但家庭的重担还得靠王海龙一个人扛起来。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几年前,王海龙在街道上找到了一份送水的工作,送一桶水能挣两三元,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上六七百元。

生长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王和平从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困苦和父亲的艰辛,所以他与很多“00后”不同,懂事得早,王和平会做的家务活、农活也很多,洗衣、做饭、喂猪,栽秧、锄地、砍柴……

自从父亲在街上干起了送水的工作后,每天只要一放学,王和平就会飞奔到父亲身边,帮父亲装车、推车、扛水。“爸爸行动不方便,他一个人挣钱养家,我也是这么大的人了,应该帮爸爸分担。”在王和平心里,自己愿做父亲的一只腿,帮父亲一起撑起这个家。

母亲的一剂“药”

王和平的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她发病的时候,也是儿子王和平最揪心的时候。

母亲发病后有暴力倾向,常常会拿着棍棒见人就追打,为了不让母亲伤及他人,王和平经常会抱住她,而母亲手中的棍棒则会落在他身上。“妈妈,莫打了!我是平娃儿啊!妈妈,你醒一下嘛!”虽然母亲发起病来六亲不认,但儿子的呼喊却常常能把她唤醒。不过,王和平的身上却经常伤痕不断,这些伤都是母亲打的。“只要妈妈发病的时候不要伤了其他人,不要伤了自己,我宁愿我受点伤。”

王和平年纪虽然不大,但家庭的艰辛,生活的困苦,都从未让他低过头,流过泪,对这个小小男子汉来说,母亲却是他心底最柔弱的部分。

有一次,母亲又发病了,到处都不见她的身影,刚放晚学回家的王和平和父亲一起到处寻找,田地间、山林里、河塘边……父子俩找遍了整个村子,都没能见到她的影子。天已黑尽,看着拄着双拐的父亲满头大汗,王和平苦苦地将父亲劝回家,自己则一个人打着手电筒继续寻找母亲。山村的夜晚漆黑又寂静,虽然害怕,但找到母亲的决心已战胜了他内心的恐惧。不知在黑暗中寻找了多久,王和平终于在一片坟场里找到了坐在一堆乱石上的母亲。看着母亲孤零零的身影,王和平眼泪夺眶而出,扑到母亲怀里嚎啕大哭。搂着儿子,母亲出奇的安静。

前年期末,王和平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当他捧着奖状高高兴兴地跑回家后,母亲一把夺过了他的奖状。本以为母亲要撕掉手中的奖状,但让他意外的是,妈妈仔细地看了看,又轻轻放了下来,情绪渐渐平复了。那时他才真正的明白,他就是妈妈的“药”。

同学们的一盏灯

虽然家庭艰辛,但王和平却一直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少年,他是班里的副班长,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在学校里,王和平是老师们的小助手,是同学们的“小老师”,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不论是学习,还是日常言行,王和平都是同学们的标杆,帮助同学对他而言,是他最大的快乐。

今年4月,王和平被评为巴中市“美德少年”后,电视台的叔叔阿姨约他采访,就在他接受完采访去学校的路上时,遇到一名小学生正被蜂群追赶。王和平见状,急忙跑到这名小学生身前,用自己的外套裹住小学生的头部,然后拉着她跑开,而王和平的手臂和双腿上则被蜂群蛰了一个个红包。王和平忍着痛默默地回到学校像往常一样上课认真听讲,直到班主任陈老师叫拿出笔听写单词时,才发现他一双胳膊已肿得通红。或许这些在王和平心里已经不算什么……他早已适应了坚强,也习惯了善良!

12岁的王和平,不仅是父亲的另一只“腿”,也是家庭的另一只“腿”,他与父亲一道,用瘦弱的身躯,顽强地撑起这个家;他不仅是母亲的一剂“药”,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剂“药”,他用自己的成熟懂事,维持着家庭的健康。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