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发展奇迹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

开栏的话: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辉煌的成就和生动的实践,印证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新华社从即日起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栏目,集中推出一批稿件,反映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从深圳发展奇迹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为开栏之作。

一座城市,高度浓缩一个时代精华;

一个政党,引领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如同施展了法术,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拥有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深圳奇迹般崛起于中国南方,绽放夺目光彩。

什么造就了深圳?

是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是改革开放释放的强大活力,让深圳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1

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蛇口工业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深圳博物馆图)

激情的岁月——追忆历史激荡与争锋,深圳近40年梦幻般的崛起,用铁一般的事实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觉醒,印证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位于深圳南头半岛的前海,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近5年每年平均诞生超过3万家企业,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者。

“就是要到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选择广东,首站即来到深圳前海。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在这片改革前沿地,习近平总书记向世人宣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信念。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在迎来改革开放40年的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又明确提出“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改革开放,是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因”,也是读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命运伟大转变的“密码”。

前海与蛇口分居深圳南头半岛两侧,历史在这里激荡交汇——

39年前,建港填海的“开山炮”率先在蛇口炸响,诞生于晚清洋务运动中的百年招商局,创办了第一个出口工业加工区,成为经济特区创立的探路者;

1979年3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把靠近香港的深圳镇作为城市的名字,意味着它从诞生之初就要对标香港,对标国际一流城市。

1979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这一设想得到了邓小平的大力支持。

邓小平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回望革命战争年代,陕甘宁特区犹如精神灯塔,为夺取革命胜利、建设新中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进入改革开放时代,特区精神穿越时空、一脉相承,改革之火燃遍神州,大地处处万物复苏。

2

深圳蛇口工业区一座办公大厦(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徐佑珠摄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有外电惊叹道:“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

历史的鸿篇巨制一旦开启,每一页都是崭新的。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84年,邓小平首次来到深圳,为经济特区的发展和全国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从小岗到深圳,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边,改革开放大潮席卷祖国大江南北;

这是令人振奋的时代——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设立后,1984年宣布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1988年海南改制为省并划定为经济特区,1990年宣布开发浦东……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城市、一个个特区,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棋局。

经济特区的尝试率先在蛇口工业区2.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疾行。时任蛇口工业区负责人的袁庚在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班开学时如此表示:黄埔军校是“不革命者不入此门”,这里是“不改革者不入此门!”

继蛇口工业区之后,罗湖区也打响了战役,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建设全面铺开。1985年上半年,罗湖城区已建起60栋18层以上的高层楼宇,当年底竣工的国贸大厦,更是以“三天一层楼”刷新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新纪录,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

“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次来到深圳,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给中国带来了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春天。

3

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女工(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深圳博物馆图)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截至当年,共建立了包括339个市县、3亿多人口、50万平方公里的对外开放地区,打开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英国《经济学人》这样评价。

铁一般的事实,昭示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生产力得到如此大的释放。深圳GDP从1979年的1.97亿元上升到去年的2.24万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已与曾经差距无比巨大的香港相当。与当年的“逃港潮”形成对比的是,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如今选择在深圳创业定居。

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变化。深圳当初最高楼仅有3层,如今超过100米以上摩天大楼已有近1000栋,道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地铁通车里程297公里,拥有近千座公园、被誉为“公园之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过去5年,深圳GDP年均增长9.2%,跻身全球城市30强,不断在高质量发展中发力,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百姓福祉稳步改善,城市文明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特质更加凸显,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部深圳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群众掀起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大潮的实践明证;

一部深圳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写照。

此时此刻,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深圳、回望中国这段不凡历程,更加深切体会到改革开放对于迈入新时代的中国,既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又有深远的未来昭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既是时代的宣示,更是人民的心声。

4

这是1985年底竣工的深圳国贸大厦(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段文华摄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