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恩阳区:“路长”来了 管好乡村“致富路”

护路员张怀寿(左一,亮色制服)与村民索大心交流。记者史晓露摄

【调查点位】

巴中市恩阳区九镇乡钟山寨村

【蹲点背景】

要致富先修路,在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巴中,更是把交通问题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巴中城乡交通路网不断健全。

与此同时,因缺乏管护而出现的农村公路违规占道、乱搭乱建、路面破损等问题也暴露出来。针对这些问题,今年1月,巴中市恩阳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公路路长制,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强化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路政管理。

几个月来,实施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难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蹲点调查。

本报记者史晓露

5月28日,晴。钟山寨村护路员张怀寿一早又开始巡路了,“走一圈,半个小时左右。”

连日暴雨,村里的环线公路上散落不少被风刮断的树枝,还淤积了一些从山上冲下来的泥土。“土还要往里堆一点,免得下次下雨又冲下来了。”路旁,一条排水沟已重新挖好,张怀寿一边跟村道养护员杨学福交流,一边在日常养护巡查记录簿上记录。

随着公路路长制的深入实施,恩阳区已有439名像张怀寿一样的乡村护路员。他们在“路长”的调度下,随时排查道路安全隐患,保障道路畅达、安全、整洁和美观。

A

路修好了 却暴露出管护难题

跟随着张怀寿行走在钟山寨村的环线公路上,记者注意到,公路两旁是成片的核桃园。“这些核桃树都到了丰产期,到九十月就有不少货车进进出出。”张怀寿说。

去年,恩阳区利用全区脱贫摘帽契机,将全区贫困村道路全部按宽4.5米的标准进行了拓宽改造,钟山寨村这段长2.5公里的环线公路也在改造行列。

家门口的路变好了,担任村主任的张怀寿却没高兴多久。他发现了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一些村民觉得路面平整,占用来打场、晒粮,还有村民在路边堆放柴堆、垃圾,甚至乱搭乱建、贩卖副食。

把问题层层反馈到恩阳区相关管理部门后,张怀寿才发现,暴露这些问题的不止钟山寨村。

为了解决农村公路管护难题,今年,恩阳区按照巴中市第三轮交通大会战总体部署,全面推行公路路长制,由区领导担任国省干线公路路长、县道公路路长,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乡村道公路路长,并建立“区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三级路政管理体系,对全区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输进行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

几个月后,公路路长制全面覆盖恩阳区所有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张怀寿也义不容辞地当起了护路员。

如今,张怀寿每天都要绕着村里的环线公路走一圈。虽然当护路员的时间不长,但他对职责要求已熟稔于心,“路面保洁、畅通排水沟、绿化管养、安全设施维护、塌方处置等,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如果处理不了,就要及时上报。”

眼下巴中已进入汛期,张怀寿更是绷紧了神经,巡路也更加细致,“最怕的就是刮大风下大雨,路边都是树,树枝经常被刮断落在公路上影响交通,公路两边还容易出现滑坡和塌方,造成安全隐患。”

B

“八不准”公约 让村民参与管护

走到一段转弯处,张怀寿停下了脚步:路边堆着足足半人多高的一堆红砖,有的砖块还滑下来,压住了路旁的树枝。他询问附近的村民,了解到这是该村3组村民索大心改建危房时临时堆在路边的。

张怀寿立即找到索大心:“根据村里‘八不准’公路管护公约,村道路两边3米内都是红线,不能堆放东西。”

“之前下暴雨,汽车开不进屋,就临时堆在路边了。”索大心有些不好意思。

张怀寿继续耐心劝说:“但还是不能堆在路边,要是晚上有人骑车经过,不小心就会撞上,要赶紧找车把这些砖转走。”一席话,说得索大心连连点头。

处理完索大心家的砖头,张怀寿向记者解释说,为了更好地管护道路,村上不仅专门成立了养护队,安排了公路保洁人员,还制定公布了“八不准”公路管护公约。“村道路两边3米内不能随意堆放物品”正是“八不准”的内容之一。

通过“八不准”公约和他日常巡路时的宣传引导,村民的护路意识得到很大提高,护路积极性也都被调动起来,不仅占道堆物、乱搭乱建、在路基两旁种植农作物的情况减少,路面与过去相比也显得干净整洁了许多,一点垃圾落叶都没有。

C

多模式并行 补足资金和人才短板

钟山寨村外,一条6米宽的乡村公路在半山腰盘旋,这条连接九镇乡和义兴镇的路被称作义九路,今年2月刚刚正式通车,却是九镇乡乡长、该路段路长齐智最近的一个“烦恼”。

“这条路周边山体松散,很容易塌方,前两天暴雨后就出现了两处塌方点。虽然塌方面积不大,但仍然存在安全隐患,需要立即清理。”但因乡镇上专业人员不够,经费紧张,齐智只有向上级打报告,请求支援。

根据当地要求,乡镇要切实履行农村公路管养职责,但乡镇普遍存在专业人员和资金紧缺问题,这也是恩阳区农村公路管护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恩阳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宇介绍,目前固定的公路养护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严重。经费方面,巴中财力薄弱,每年乡道路和村道路的日常养护经费分别为7000元/公里和3000元/公里,“养护的人工成本都不够。”

“一个村养护队有5个人,都是兼职,每人每月工资550元,一年就是3.3万元。”九镇乡养护班班长、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站副站长吴波说,他们只能多方筹措资金解决经费问题。例如,使用村级的公共服务资金、公益性岗位经费等。

在王宇看来,优化养护质量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排水沟不畅、路面垮塌等问题需要专业力量介入。据介绍,下一步该区将深化公路养护市场化体制改革,“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专业化养护作业单位承担道路养护工作。”他还建议,县道以下的公路也可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或采取个人、家庭分段承包等方式加强日常养护。

记者手记

创新机制为乡村公路管护注入活力

俗话说,公路三分修,七分管。长期以来,因养护质量差、路政管理缺位等,农村公路普遍存在使用寿命不长、道路占用情况严重等情况。

恩阳区全面推行公路路长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道路的“失养问题”。然而,基层管护水平薄弱、管护资金短缺等问题又暴露出来。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钟山寨村在一季度的全区督查评比中排名靠前,属于全区做得较好的点位,但还有一些乡镇在管护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基层管理机构尚未建立、人员落实不到位,村民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农村公路,关系着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影响着农村产业发展的前景。如何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破解资金难题,把建好的农村公路管理好?

记者认为,一方面可以充分创新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公路养护。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村民个人或家庭认领路段等方式,让村民成为管护主体,这样既降低了养护成本,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此外,还需坚持专业养护与日常养护结合,加大对管护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实际养护水平。

在资金使用上,还需要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比如做到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