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优化经济地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重要机遇期,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其中,川南经济区被赋予“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的重任,要通过加快一体化发展,培育壮大川南城市群,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
重任在肩,川南四市如何协同发力,在加快发展经济、推动一体化发展、培育壮大城市群等方面取得突破。今天的圆桌论坛请来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的市委书记,就此展开讨论。
主持人
四川日报记者
嘉 宾
自贡市委书记 李刚
泸州市委书记 蒋辅义
内江市委书记 马波
宜宾市委书记 刘中伯
新
感受
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主持人:省委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下称《决定》),请各位谈谈认识和体会?
李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在四川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决定》思想深邃、视野宏大,充分彰显了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坚强政治定力,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治蜀兴川“局”怎么谋、“路”怎么走的重大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尤其是省委开创性地重塑经济地理和发展版图,对内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对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开辟了治蜀兴川全新境界。
蒋辅义:省委以《决定》的方式对落实“十个指明”的要求进行系统部署,抓住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和“魂”,体现了省委鲜明的政治站位和坚定的“四个意识”。对市州而言,《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方向、重点、任务和方法,便于我们系统地结合实际学习领会,深刻把握其丰富内涵、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马波:《决定》彰显了省委和全省党员干部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完善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谋划和战略布局,对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决定》是航标,引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决定》是蓝图,让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充满美好期待。《决定》是号角,激励全省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
刘中伯:这次省委全会充分彰显了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强烈使命担当;充分彰显了省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决定》既符合中央精神、把准时代脉搏,又切合四川实际、反映人民期盼,必将把全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引向新的深度、推向新的高潮,必将为治蜀兴川航船破浪前行立起新航标,进一步凝聚起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思想共识和磅礴力量。
新
目标
牢记重托和使命自加压力加快发展
主持人:在我省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川南经济区被定位为“建设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立足新格局、新目标,各位有哪些体会和思考?
蒋辅义:要完成省委的重托和使命,川南四市在自加压力、加快发展的同时,要从五个方面发力,着力解决好一体化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一是推动组织领导一体化统筹,成立高规格的协调机构,完善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是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联通。统筹重大交通工程布局,加快推进川南城际铁路、渝昆高铁、成贵高铁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长江航道川渝段改造提升,提升交通网络互联互通水平。三是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协作。依托白酒、装备制造、智能终端、航空航天、旅游业等产业基础,增强产业的互动性和互补性,打造相互支撑的产业链条,推动错位联动、合作共赢。可在四市交界处设立川南新区,着力打造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四是推动对外开放一体化协同。特别是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应加快自贸红利区域共享,更好地服务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五是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共享。在教育、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方面,可协同推进政务服务异地办理、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等举措,切实让川南居民享受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便利。
马波:在全省“一盘棋”的大局中,我们将聚力“四个推动”,与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助推川南经济区率先成为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推动产业发展互补共赢,强化与自贡、泸州、宜宾在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方面的对接合作,形成协作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川南城际铁路、成自宜高铁、隆昌至叙永铁路扩能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川南经济区“半小时”经济圈;推动开放合作协同联动,畅通南向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建设“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内江基地、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密切与泸州、宜宾港口合作,共同做强南向开放平台;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加强沱江、威远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协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刘中伯:川南经济区经济基础较好、交通立体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在全省经济版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宜宾作为川南经济区的一员,我们将在“五个着力”上下功夫,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发展新格局。一是着力互联互通,加强统筹协调和要素保障,合力推进成自宜高铁、川南城际铁路、成宜高速、南溪至富顺至内江高速公路和向家坝灌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等。二是着力产业互补,坚持错位发展、互补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内优势产业布局,形成合理分工、梯度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产业体系。三是着力资源共享,推动建立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四是着力平台共建,在自由贸易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方面共建共享、互利互赢。五是着力人才共用,搭建川南经济区人才共享服务平台,合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专业人才,在干部人才互派挂职、项目合作、科技研发等方面深化合作。
李刚:省委把川南经济区定位为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这是基于川南特殊区位功能、着眼四川融入全国全球开放格局的战略性定位,前所未有地让我们站在了开放前沿,前所未有地赋予了我们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的历史使命和重大机遇。作为川南经济区的一员,自贡主动服务大局,坚持走开放先导、创新引领、转型突破、一体发展的路子。开放先导就是立足南向开放最前沿,加快建设“空铁公水”重大交通设施,打造功能完善的开放口岸,不仅登上南向开放“大船”,而且要努力坐上“头等舱”。创新引领就是抓牢全面创新改革,实施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全方位创新,突破性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军民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激活老家底,培塑新引擎。转型突破就是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实施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打造一批1000亿级、50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整体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一体发展就是突出错位协同,重点在城际快速交通、特色产业园区、自贸协同改革、沱江流域综合治理上突破,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
新
思路
在协同配套中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主持人:在明确川南经济区发展方向的同时,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川南四市的城市定位也分别进行了明确。立足新定位,各位对下一步发展有哪些思路?
马波:在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内江被定位为“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
围绕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我们要坚持规划精描细绘、建设精雕细刻、管理精耕细作,加快“双百”城市建设与发展,如期建成经济繁荣、绿色生态、疏朗开放、灵秀博雅的滨水宜居大城市;围绕建设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我们要发挥区位优势,对接成都“东进”等战略,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新能源和大数据“四新一大”产业,加快建设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成渝经济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配套,努力在协同配套中推进内江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刘中伯:宜宾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地处川滇黔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位于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叠合部,分别是6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50个铁路枢纽城市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加快建成长江生态第一城、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长江上游区域性教育科技医疗文化中心、长江上游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数字经济中心、幸福美丽城市、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市、党建示范市,在全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中构筑“宜宾强支”。
李刚:省委支持自贡建设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这是为自贡量身定做的新时代发展坐标。
我们紧扣新时代治蜀兴川大局,全面推动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三个方面攻坚:一方面,对接全省“5+1”产业主攻方向,构建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步推动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加快建设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另一方面,站位南向开放,打造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城市和重要口岸,加快建设西部内陆融入“一带一路”先行区;再一方面,主动服务文化强省建设,充分依托不可复制的“盐龙灯”文化资源,突破性推动文旅融合,打造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努力把自贡建设成为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的中坚力量,在“一干多支”大格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蒋辅义:省委全会将泸州明确为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南部中心城市,列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7个“种子选手”之一。这一定位,体现了省委对泸州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站在新的起点,泸州的短板和优点同样突出。从短板看,泸州暂无高铁,经济总量也不够大。从优势上看,这几年,泸州的经济增速等几项关键指标增速连年排在全省第一二位,发展势头较好。此外,我们还有川内第一大港泸州港、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等。
要补齐短板,发挥优势,我们的初步考虑是:强化“三抓三主动”,深入推进“六个突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强做优产业实力、城市形态、对外开放、人民生活、生态格局“五大支撑”。发挥产业聚集作用,进一步利用好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提升东向出川通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