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行记|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格局 四川为什么要突出南向?

 编者按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不可能平均用力,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战略重点,在现阶段,要把南向和东向开放合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什么要突出南向?怎样突出南向?为什么要提升东向?怎样提升东向?即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四期理论文章,敬请垂注。

嘉宾:

郭万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汤继强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教授

主持人:

本报评论员 王付永 高云君

“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首先要突出南向。突出南向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必要性、紧迫性、可能性何在?本期时势专论,邀请两位专家进行讨论。

  突出南向

  是四川开拓潜力最大的新兴国际市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布局的战略之举

主持人: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突出南向,就是要瞄准南亚、东南亚这个拥有2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对此,该怎样来具体认识和理解?

郭万达:首先,突出南向发展契合了国家发展战略方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带来了国内各个区域在对外开放战略中地位和作用的改变。原来许多闭塞的内陆省份,一下子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动摇了原有的“沿海—内陆,中心—外围”格局,重塑了我国的区域经济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中西部省份发展开放性经济创造了条件;其次,从四川省自身来讲,突出南向,由于其自身的地理特征和发展条件,也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思路。南向发展平台的建立将会给四川未来发展打开超乎预期的想象空间;第三,南向发展就意味着市场的开拓。这个市场之大同样超乎想象。从国内来看,南向发展,四川经济辐射腹地纵深包括重庆、云南、广西、西藏等省市,人口覆盖范围超过几个亿,如此规模之大的“人口红利”让南向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另外从国际上来看,对接南亚、东南亚,抢占这个拥有2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四川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意义之大同样超乎想象。

汤继强:事实上,抢占南亚、东南亚这个拥有2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人口红利”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由于发展水平“时差”及“区位”上的区别,这个差别可以很好地让南亚、东南亚成为四川互补发展、错位发展的一个理想之地。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典型经济现象之一。在经济板块漂移加快,世界经济由北向南发展趋势加快的大背景下,东南亚地区相继开始工业化进程。基于其劳动力成本优势和相对拉美地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发达国家相继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使东南亚国家成为了新一波国际产业转移的热门地区。

反观国内形势,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的制造业、金融业、商业与服务业、房地产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目前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产业转移集中在劳动力原材料低廉的东南亚地区。正在崛起的“T”型经济带位于连接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区位上可以快速连通东南亚与国内市场,甚至通过蓉欧铁路连通欧洲市场。对于四川来讲,这是参与到国际产业重新布局中的重要机遇。

  突出南向

  是打通四川地理距离最近的出海大通道、提升“四川造”全球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主持人:四川南向发展,打通陆上距离最近的出海口,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降低了物流成本。

汤继强:整体提升一个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在降低成本,目前降成本的重点,在于降低物流成本。四川南向出境(海)通道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均比到上海、广州口岸运距短400至600公里,随着国际铁海联运班列的开行,前往东南亚国家比通过上海的江海联运方式节省一半时间。

以2017年前三季度数据为例,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5%,表明每万元GDP所消耗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50元,虽然这一比率近年来呈现连续回落态势,但仍高于全球平均13%的水平,美国的这一水平为8%至9%,日本为8%左右。如果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从14.9%降低到8%,那么一年就可节约几万亿元物流成本。目前,单个企业已经很难把物流成本降下来。唯有通过区域顶层通道设计,通过供应链创新,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促进企业、产业和地区协同来降低成本。

进一步讲,一个优质的供应链分工细化专业性要求高,不同的环节则会由不同的企业来组成,而不是一个企业包打天下,来承担所有环节。例如:一个在川做电子产品的企业,他不可能先从零件做起,它要先从零件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收到货后做成成品,再发货到渠道商,由渠道商最终发货到消费者手中。像这样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链上的货物流了。在全球化时代,企业需要一个稳健、安全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不仅为了保障按时交付产品和服务,还需确保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风险最小化,提高供应链的柔性、韧性和抗打击性。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四川是制造业大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走出去”步伐加快,将要面对全球化的原料采购、全球化的生产力布局、全球化的产品营销要求,因此要求企业加强关键物流节点布局和物流资源掌控,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建立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与全球利益各方构建协作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

郭万达:突出南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实现与南向国内省市的区域合作以及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深层次的合作,突出地体现在“两链”上,即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关联。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供应链中各参与者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通过贸易伙伴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收益,并通过一定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供应链上所有贸易伙伴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突出南向

  是四川彻底摒弃“盆地思维”、树立海陆一体全新开放观的关键一招

主持人:万物向海而生。突出南向是否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汤继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地理距离的缩短带来的好处之大不容多说。我想强调的是,物理意义上距离的缩短给人们带来的理念和意识的变化之大是不可估量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古以来,海洋就是开放包容的象征。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这一重要论断,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又阐明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四川地处西部内陆,一直以来,“盆地意识”颇受人诟病,这大致是由四川封闭的地理特性造成的。面对辽阔的海洋,要坚决改变内陆不靠海、不吃海等陈旧观念。我们不靠海洋,但是我们可以向海洋走去,利用海洋发展自己,强化海洋意识,牢固树立海陆一体的全新开放观。

郭万达:从长远来看,突出南向无论是对于四川经济,还是中国西部经济,甚至中国南部经济的发展,都会在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南向战略的深入开展,也必将使四川成为国家南向开放和带动西部经济、长江经济带内引外联大发展的“核心枢纽点”。

扩大开放合作最重要的是对接先进生产力,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突出南向发展也体现了这一点。从区域地理的角度来分析,开放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四川省对于相邻和相关省市的开放合作,比如打通海上通道,如何深化与广西的合作,范围再广一点,四川如何深化与云南、广州、深圳甚至海南的产业合作,从而形成基于产业链分工的地区间联动式发展。四川作为西部经济第一大省,有能力,也应该有担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通过与发达省份的合作,发挥对西部省市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南向开放的第二个层次,充分发挥四川西部大省、西南重镇等优势,以“两区两洋”(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太平洋)为方向,打造南亚、东南亚开放的第二个层次。从两个层次来看,突出南向的深意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四川有力的南向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会引领和带动西部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其次,四川向广州、深圳、香港方向的经济延伸将为四川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三,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开放,不但有利于四川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也引领带动国内西部地区经济的开放合作。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