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马边:原本属于上级部门的职责甩给基层,“背锅”干部委屈:压力大

马边县纪委通过初步清理发现,一个乡镇一年要签60多项目标责任书。

基层干部道委屈——

“去年签了多少份目标责任书,我都记不清了,几乎所有行业部门都签了,包括森林防火、义务教育、道路安全、食品安全、河长制等等。”

“事情多任务重,这些我们都能克服。但问题是,光给基层规定责任而不赋予对等的职权,让我们很为难。”

“这么多压力都堆向基层,出了问题基层干部就要担责,希望上级能加强对一些行业部门的监管,大家各自把责任义务都做好。”

2月19日,元宵节,乐山市马边县苏坝镇场镇人来人往。场镇主路一侧停满了小车,另一侧有中巴车正在下客,摩托车、大货车在主路上来往穿梭。

“慢一点,注意避让行人。”苏坝镇安办工作人员阿巫布哈和一名安全员一起,忙着疏导交通。

“难啊!我们没有执法权,只能靠一遍遍宣传劝导。”休息间隙,阿巫布哈小声抱怨。“路政、交警为啥不来?”记者追问。阿巫布哈摇摇头,“县交警队就那么点人,哪里忙得过来?只有我们自己来。”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像阿巫布哈这样因为各类基层事务淘神费力的基层干部并不鲜见。其中,一些原本属于上级部门的职责,却以“属地管理”之名被“甩”给基层。事实上,这样的“锅”不好接,一不留神还容易“犯错误”。

□记者 伍力 文/图

一纸“目标责任书”监管责任“甩”基层

◎平均一个乡镇一年要签60多项目标责任书。而光给基层规定责任却不赋予对等的职权,使得基层落实种种职责时底气不足

上午抓完道路安全,下午原定走访贫困户,可阿巫布哈的计划不一定能成行,“每天下午都要在办公室干活,只有等干完了才知道有没有富余时间。”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阿巫布哈每天都要登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录入一定数量的信息。“这是市上安排的任务,纳入了目标考核。去年我们这项考核在县上排名靠后,现在只能天天录。”阿巫布哈说,这项工作耗时费力,他宁愿多出去跑跑。

不光是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危化品管理……这些都是“甩”给镇安办的责任。“可是我们安办就4个人,除去分管领导和两名兼职安全员,就我一个工作人员,很多工作确实干不完。”阿巫布哈说。

苏坝镇镇长阿余伍伍也很无奈。“去年签了多少份目标责任书,我都记不清了,几乎所有行业部门都签了,包括森林防火、义务教育、道路安全、食品安全、河长制等等。”阿余伍伍说,苏坝镇有6个村58个小组,多条国道省道穿境而过,境内大部分是彝族同胞,“各类事务繁重,全镇工作班子满打满算就31人,还借调出去几人,工作开展捉襟见肘。”

“事情多任务重,这些我们都能克服。但问题是,光给基层规定责任而不赋予对等的职权,让我们很为难。”苏坝镇党委书记苏晓明坦言,由于权责不对等,他们在监管、督办、落实种种职责时显得底气不足。“譬如有居民违规用宅基地修建牛羊圈,有的甚至都修到公路边了,可是镇国土所没有执法权,我们只能好言相劝,让他们整改。这种情况,其实需要农业、环保、路政等部门一起联合执法。”苏晓明说。

采访中,有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一些职能部门通过一纸“目标责任书”,就把监管责任“甩”给了基层,而基层就算想尽职尽责,也由于人手不足、专业知识缺乏等原因束手无策。马边县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初步清理发现,平均一个乡镇一年要签60多项目标责任书,职能部门工作转嫁给乡镇的现象较为突出。

转嫁责任出问题“背锅”干部有委屈

◎有的乡镇街道还会把任务又传导到村社一级,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使得基层监管乏力,甚至出现了外行监管内行的现象

既然签了“目标责任书”,出了问题就要追责。记者了解到,有的职能部门把工程质量和技术监管以属地管理为名转嫁给乡镇,而乡镇由于专业力量不足难以尽责,还真就为此“背了锅”。

2017年,马边在全县20个乡镇继续实施彝家新寨住房建设项目。苏坝镇共有64户贫困户通过彝家新寨建房验收,享受财政补贴资金。可是有关部门检查发现,这些房屋建设质量不达标。按照要求,彝家新寨住房主体墙面必须要达到24厘米的厚度,也就是所谓的“二四墙”,但检查组发现有的村民新房是“一八墙”,还有“一二墙”,与标准厚度相去甚远。

阿余伍伍是当时的项目建设验收小组组长,说来他也有“苦衷”。“啥是地圈梁?钢筋要打多少根?包括我在内的镇村干部都不懂,看了个大概就验收了。”记者了解到,乡镇在验收完成之后若觉得没有问题,就给县扶贫移民局报告,由县扶贫移民局再组织住建等相关部门对农户建房情况进行抽查验收,而不论乡镇或县上,在项目监管中都存在没有走到位的情况。对此,有关部门已启动追责程序。

“心里有没有委屈?”“当然有。”面对记者提问,阿余伍伍交了底,“这么多压力都堆向基层,出了问题基层干部就要担责,希望上级能加强对一些行业部门的监管,大家各自把责任义务都做好。”

记者走访了解到,包括农村危房改造、通村公路修建等,当地乡镇都承担了具体的专业监管职能。一位基层村社干部坦言,有的乡镇街道还会把任务又传导到村社一级,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使得基层监管乏力,甚至出现了外行监管内行的现象。

针对滥用属地管理问题,省纪委于今年初出台文件明确将其作为集中整治的5类突出问题之一,还提出了3项具体措施。马边县也正按省、市的部署积极行动,目前,当地正在清理权责清单,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关方案,固化乡镇和部门权责。同时,通过县招乡(镇)用方式充实乡镇人员,重点充实项目部门技术力量。马边县还明确,要整合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方式,加强滥用属地管理问题的日常监督,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失职渎职、责任转嫁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

及时评

少甩一些包袱,多担一份责任

□记者 伍力

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地方滥用属地管理的现象还不少,危害也不小。尤其在当下,脱贫攻坚、环保整治、安全生产等工作叠加,基层工作人员“5+2”“白加黑”现象屡见不鲜,再以属地管理为名把责任“甩”给乡镇,不但给基层工作增负,还会寒了不少基层干部的心。长此以往,行政效能难以提升,政府相关部门也会失了口碑和民心。

怎么治?首先是上级部门要转作风。“属地管理”不是一个筐,不能把什么责任都往里面装。有的部门习惯于“甩锅”“丢包袱”的背后,还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之风在作祟,给了“不作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只有干好本职工作,才能发挥属地管理应有之义。须知,在“属地管理”之外,还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其次要厘清权责。要正确处理行业主管与属地管理的关系,做到权责一致。哪些责任是主管部门承担?哪些可以下放给乡镇?哪些可以共同承担?这些需要在法律框架内,结合各地具体情况条条厘清。厘清责任后,还要下放相应权限,让基层真正接得住担得起,确保权限规范承接、有序运转。

整治滥用属地管理问题,还需久久为功。滥用属地管理涉及多个层级多个部门,有的地方过去“甩锅”成了惯性,加之整改事项多、难度大,因此治理整改需要长期坚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把滥用属地管理问题纳入日常监督,通过清理整治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负担。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