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天刚亮,凉山州盐源县巫木乡花龙村贫困户杨林推开门,抄起门旁扫把,打扫起院子。
晨起洒扫庭除,已成为杨林每日“第一课”。几个月前,想养成好习惯,也没有条件。“那时是土坝坝,太阳烤,风再刮,灰尘大得关门都挡不住。”说话间,杨林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赶忙上前招呼,“老米来啦!”
杨林口中的“老米”是盐源县政协副主席米扬洪,他是联系花龙村的彝族干部。“自打老米卷起铺盖住进村,花龙村一天一个样!”杨林说。
暗访一来,被查出6个问题
去年下半年,凉山州组建脱贫攻坚暗访组,对11个深贫县全覆盖暗访,花龙村被抽中。在意见反馈会上,当着所有县级干部和部门、乡镇负责人的面,米扬洪等被点名批评,并被要求在全县干部作风整顿大会上深刻检讨。
“说实话,有委屈,但更多是震惊。”在领导和同事眼里工作勤勉的米扬洪,之前一直觉得工作推进得还不错:产业发展顺利、安置点提前完工、群众习惯慢慢改变……“没想到还有那么多问题。”
部分房屋屋面漏雨、安置点入户路未硬化、村民入住率待提高、明白卡内容重复较多……6个暗访问题清晰在目。
“服气!”拿到问题清单,米扬洪坦言,乍一看都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但就像暗访组说的那样,这些小问题叠加起来,就会严重影响群众的获得感,会影响脱贫质量。
问题不整改好,觉都睡不着
挨了一顿批,米扬洪觉得“老脸挂不住”。“不整改好,觉都睡不着!”他决定卷起铺盖直接住到村里。
花龙村村委的一间办公室成了米扬洪的临时住所。白天铺盖一卷正常办公,晚上棉被铺在长椅上当床。在长椅旁的口袋里记者看到一些蔬菜,这是米扬洪自带的伙食。
刚住进村,米扬洪就安排起工作:一组人着手整改暗访问题,一组人按暗访组思路,把全村各个角落再走一遍,全面自查。
整改同时,花龙村又查出火塘使用率不高、柴火堆放杂乱、预留菜地使用率不高等13个问题,很琐碎,但不容忽视。
不光是花龙村。米扬洪在巫木乡还联系杨家坪、巫木河等5个村。他这个村住上三四天,再换下一个村住,逐村排查整改。除了春节和县政协开会临时离开,米扬洪一直守在村里。
接了地气,米扬洪对问题琢磨得也越来越深入,用起了“绣花”功夫——问题整改,逐一落实到人,并制定验收期限;建立定期排查制度,反复查,确保各类问题随时动态处理;6个村建一个微信群,干部村民都在其中,随时通报情况,工作随时掌握……
工作细致,换来群众笑脸
扎在村里,米扬洪把每一点变化看在眼里,村民越来越舒心的笑脸更让他乐在心头——
花龙村村民罗夫光的女儿在绵阳读书,今年寒假回家,惊喜地发现父母已能熟练使用村里统一配发的火塘,家里没了烟尘。
巫木河村二组村民马子祥去年打工挣了点钱,眼下正忙着装修新房。“天气转暖,昼夜温差小了,贴瓷砖不易开裂。”
米扬洪也在憧憬。巫木河从巫木河村到花龙村蜿蜒10公里,沿途风景秀美。“我们要搞个漂流项目,发展乡村旅游。”米扬洪告诉记者,项目的中长期规划正联系专家论证。
“近期是发展农家乐,让村民吃上旅游饭。”米扬洪说,村里的鱼塘、庭院已修好,民族风格浓郁的建筑也完成设计和装修,河道修缮基本完成。
类似的发展规划,在米扬洪的6个联系村均已落地。“静下心来、扎入泥中,‘绣花’一样细之又细地工作,才能真正换来群众的满意。”米扬洪满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