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巴中城市的历史传奇

说起“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大多数人都知道,然而,说起“地名普查”,不少人可能就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当前,我市的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已经进入成果转化阶段。为什么要做地名普查?我市地名命名上都存在哪些乱象?目前地名普查工作都取得了哪些进展?就此,本报记者到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区划地名科进行了采访。

04-1


地名普查:

规范地名命名更名,保护地名文化遗产

在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记者见到了大摞的资料,这其中有巴中市地名数据库,有各镇(区、街道)不规范道路路名统计表……

“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与常见的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类似,地名普查也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地名办负责人介绍说,地名普查的目的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因此,开展地名普查对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以及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我市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从2014年开始,经历4年的工作,已于去年基本结束。这次地名普查全面核查了我市的陆地水系、陆地地形、行政区域、交通运输设施、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等11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或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切实解决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等问题,并完善城乡地名标志体系,建立和完善市级地名数据库,实现地名数据库与矢量电子地图的100%链接。

工作人员冯晓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普查,摸清掌握我市地名基本情况,既是为了推动我市地名命名更名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名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


地名现状:

“大、洋、怪、重”等乱象丛生,以住宅小区最为突出

“国际广场”“巴黎”“加州”“欧洲”……漫步街头,在一些住宅小区或在建的楼盘宣传广告上,这样的字眼恐怕大家并不陌生。这些看起来洋味十足的名字,虽然很能吸引一些目光,但也有人不认同。

“开发商都想用一个响亮、看起来上档次的名字,博得大家的关注,这可以理解,但也不能只在命名上花心思。”市民张忠文表示,房子好不好不光是名字说了算的。

“咱们巴中有上千年的历史,起个啥名字不好,都想去起个洋名,有必要崇洋媚外吗?”市民周女士说,一些楼盘的名字使用外国的地名,让人觉得远离了所处城市的文化内涵,人们也并没能真正领略到异国风情。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涌现出一大批新地名。同时也有一部分地名消失,地名信息变化频繁,地名数据不新、不全、不准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有些建筑物还出现了洋地名、怪地名,甚至使用一些含义低俗的字眼作为地名,这与相关规定相违背,影响了我市地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地名乱象以住宅小区最为突出。”该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对道路等地名的管理较为规范,但一些新建住宅小区名字仍存在乱象,以重名、洋名、用字不规范等情况为主。

该负责人举例说,一些楼盘的名字使用生僻字、英文字母等,让人看不懂,一些楼盘则强调突出“国际”“城邦”“广场”等,这是明显的“傍大款”。

“种几棵树就称为‘某某森林’,挖个水池就号称‘某某水城’,建两三幢楼就叫‘某某城邦’,这种花里胡哨的名字不仅让人晕头转向,还有损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播。”该负责人说。

为此,前不久,由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六部门联合印发了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方案。力争用八个月的时间,完成地名标志、道路交通标志等相关公共标志牌及户外广告牌、地图领域中的不规范地名信息清理任务,结合实际持续推进相关证照上的地名地址信息变更及建章立制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地名管理制度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市地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


厘清乱象:

大量道路将重新规范命名,并融入“历史文化元素”

地名普查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

地名申报不及时。目前我市大量农村道路、河流、桥梁没有路名,这些“无名路、无名河、无名桥”,给群众出行和社会管理带来很大麻烦。

擅自使用非标准地名。如部分企业擅自使用没有经过命名的非标准地名作为推广名,大肆宣传,导致标准地名与地图名称不一致。

现实地名中“大、洋、怪、重”现象。如英伦、名邸、庄园等一些洋名、怪名在我市也时有出现,这些贪大求洋的地名,既不能准确标示方位,更缺乏文化品位。

名实不符。典型的就是广告宣传名称与实际批复名称不一致,房产证上的小区名称与开发商的推广名不一致。

重名。重名或音同的名称在地名审批中是严格禁止的,但现实中仍存在着重名和名称相近的历史遗留问题。

据基层政权和区划地名科工作人员介绍,针对我市地名命名的种种乱象,下一步将对大量未命名或非标准化命名的村镇道路进行重新命名更名,设置标准地名标志;对居民地、大型建筑物、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将按照地名法规和有关规章、标准进行清理整治和标准化处理;对不执行已批复过的标准地名的机关、企业,将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给予经济处罚,并列入地名命名黑名单给予通报,强化地名命名和执行力度。

据介绍,我市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共计清理不予公开地名139条,不规范地名29条,命名或更名街道、路巷89条,设置地名标志牌2000余处。

如命名了经开区的秦巴大道、东锦苑、西锦苑;巴州区的龙潭街,将东门大桥更名为晏阳初大桥等;将南江县大河镇鱼皇观村更名为玉皇观村、南江县赶场镇白鹤寺村更名为白雀村、通江县民胜镇的天子坟路更名为天子路等。在对街路巷命名时,地名专家学者将根据巴中本土红军文化、民俗文化、巴文化,结合巴中现代发展元素来研究命名或更名,彰显出地方特色。同时更新设置了全市范围内的地名标志牌,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在这期间,共设置了地名标志牌(乡镇牌、楼栋门(户)牌、街路牌)近万个。

“地名就像我们‘回家的路’,回望那些地名,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个流传千年的故事。”地名专家黄友平说,地名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人们心中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地名命名之中,有利于打造出巴中的历史文化品牌,比如:巴中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巴文化,还是著名的米仓古道之地,这些都是取名可以融入的文化元素。但近年来随着我市城乡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不少新地名产生,同时也有一些老地名不断消亡或被人们遗忘。加上对地名文化不够重视,保护不力,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有些地名在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求怪,丢了传统、断了文脉、失了特色,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了很大损害。通过地名普查,充分挖掘、系统整理地名文化属性信息,抢救保护优秀传统地名文化,显得迫在眉睫。


规范命名:

需要多方携手,严把“命名环节”

“地名命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十分严肃的工作。一个失败的命名会给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冯晓表示,地名既是地理实体名称,又是文化传媒的重要载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有专家统计,人们日常接触使用的信息中约有80%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这些信息主要通过地名来呈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经常使用地名,都离不开地名。

据分析,造成地名乱象的主因,是在地名命名过程中,一些单位法制意识淡薄,不按规矩办事,在地名审批过程中直接越位,不经过论证、公示等重要环节。其实,地名命名管理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国务院有《地名管理条例》,四川省有《地名管理办法》,地名的命名更名都有严格的规范程序。

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解决地名命名及管理乱象,关键是要增强法制意识,熟悉、了解和遵守地名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好涉及地名管理方面的国家和地方性法规、规定。在地名命名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要严把立项关、审批关、销售关和广告关。建立相应的工作规范,严格执行“申请、受理、初审、论证、公示、审批”程序,防止以后再出现不按条例规程办事的情况,真正从源头上把好“命名关”。执法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清理非标准地名。

04-2


链接:

巴中的地名从何而来

《地名故事》讲述前世今生

巴中的地名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地名普查工作中,我市各县(区)将要完成《地名故事》以及《地名图集》的制作。

市地名普查办技术人员李本强介绍,作为地名普查成果资料之一的《巴州地名故事》已编辑审核,里面共编写了6类共计209条地名文化故事,涵盖地方名胜、神话传说、地名由来、红军文化、历史名人、重大历史纪实等。

记者翻阅发现,书中内容图文并茂,《金鸭子坝》《七颗石、七星寨》等文章让人们了解巴中的传说;《巴河的来历》《金银坎的来历》可了解自己故土的来龙去脉;《南龛坡的狙击战》《杀牛坪战役》激励着我们在新时期不忘革命先辈足迹。

巴河(巴江、巴水)的名字由来,传说起于伏羲第五代氏族“巴拉”的“巴”字音而得名,但民间多说巴河水源自大巴山,且曲折像个“巴”字,所以叫巴河,传说之中有远因,民间说法近现实。古人以水流象形为字,水流曲折,多有相像处,巴河水流曲折,确实多处可象形为“巴”字。

如今,充满历史文化的草坝街成为巴中新晋的一条步行街,里面一尊白马的雕塑记录着“白马井”名字的由来。据记载,传说张飞为了夺取巴州,在徐家坡找了一个叫徐大憨的青年大汉,假扮成自己模样欺骗严颜。张飞素来骑的是乌雅马。他在军中挑来挑去,就是挑不出一匹乌雅马。后来,挑上了一匹与他的坐骑个头差不多的白马。白马怎能变乌的呢?有个马夫献计,用锅烟墨(锅灰)涂遍整个马的身子,使白马变成了乌雅马,让徐大憨骑上去骂阵。

徐大憨后来成为张飞的替死鬼,被严颜一刀砍下脑壳,坐下的“乌雅马”却跑开了。假乌雅马在前面跑,严颜的人马在后面追,从黑石羌追到金榜山,又从金榜山追到巴河边,再从巴河边追到西门外一口水井旁,突然,假乌雅马跳进了古井。追赶的人急忙下井去捞,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马捞上来,假乌雅马却已变成了白马。

这时候,严颜已经投降张飞,听说乌雅马变成了白马,顿时大吃一惊。张飞来到跟前,拉住严颜的手,哈哈大笑,“变了就变了,把白马交给我就行了。”乌雅马咋个会变成了白马?只有张飞心里明白。从此,便把古巴州西门外挨河边的那口井叫做“白马井”,现草坝街白马井社区临河边,井已被填平。

(巴中新报记者 吴维义)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