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话防疫
一只蝙蝠,一个餐盘,一双筷子……成了剪纸作品《最后的晚餐》的构成元素。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蜗居”在家,看着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李皓迪想:“我们能做点什么呢?”于是创作了以蝙蝠为主题的剪纸作品。
今年32岁的李皓迪,是通江县美术馆剪纸设计员、家族第五代剪纸传承人。大学毕业后,做过地理老师,剪纸是他业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段时间,李皓迪一直关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也记挂着坚守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我在相关报道中了解到,新冠病毒基因组比对显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天然宿主,此次疫情可能与野生动物交易有关。”李皓迪告诉记者,所以基于这样一个原因,就准备创作一幅具有警示性的作品。
在《最后的晚餐》这幅剪纸作品中,盘中的蝙蝠由各种病毒组成,意味着它携带大量病毒;盘子下方是一双筷子,最底部则是醒目的五个字“最后的晚餐”。
“从构思到成品,中间修改了有好几次,最开始只是一个盘子中间放了一只蝙蝠,之后觉得有些单调,又增加了筷子。筷子和盘子又可以看作是一面镜子,让人们通过此次事件引起反思审视。”李皓迪说。
在李皓迪眼里,剪纸是传统民间艺术,目前还没有成体系的专业书籍,但可以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借鉴创作思路,如从西方现代绘画‘野兽派’中借鉴直率、粗放的笔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来提升剪纸的艺术性。
同样,另一幅作品《战疫情》,展现了社区志愿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场景。板凳、工作桌、测温仪,逢人逐一测量体温和登记信息,对外来人员进行排查、登记、规劝。
这幅由通江县实验中学美术老师董小琴创作的剪纸作品,是她在参与社区防控期间的一个场景。“看到基层志愿者在工作中很辛苦,为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我创作了这幅剪纸作品,前后两次修改,大概花了一上午才做出来。希望通过剪纸作品,表达人民对抗击疫情的坚决信心和必胜决心,同时,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董小琴说。
除了剪纸作品,董小琴还擅长版画,她告诉记者,接下来还将根据通江县援湖北医疗队医生的一线日记进行创作,以致敬这群“逆行者”。
薄薄一张纸,小小一把剪,创作通俗易懂的疫情防治剪纸作品,用别出心裁的方式,坚定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