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乡村的年轻人,凭借知识与技能,有了更多元的发展
●回乡创业、服务村委会、带头跳坝坝舞,返乡青年的生活有滋有味
●返乡青年为脱贫攻坚、公共文化服务等事业贡献重要力量
近两年,在网络上,“乡村生活”成为热词,许多网友通过视频、图片,晒出他们在乡村的生活。
过去,许多乡村年轻人离乡背井、奔向城市,“空心村”比比皆是。而近几年,人们欣喜地发现,年轻人又陆续回到了乡村。
得益于乡村振兴的推进,许多乡村早已华美变身,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家园。
而回到乡村的年轻人,凭借知识与技能,也有了更多元的发展,走上了与父辈完全不同的安居乐业之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琳
苏姣。
1 服务村委会,帮“网红村”转型升级
人物档案
苏姣 1993年出生,2019年到家乡德阳市旌阳区高槐村村委会工作,随着近两年高槐村发展文旅产业,作为村委会工作人员也常常需要参与各类文创活动,还经常协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也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苏姣是德阳市旌阳区高槐村人,如今也是高槐村村委会一名“90后”工作人员。过去几年,高槐村因汇聚二三十家乡村咖啡馆而走红。
苏姣大学毕业后,曾在城里做过销售,村里有了咖啡馆,她就回到村里,在一家咖啡馆里做咖啡。随着乡村旅游的升级,2019年下半年,高槐村引入北京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开始进行整体提升打造,提出“原住民+新农人+新村民”的众创共建新模式。
因为工作量增加,村委会对外招聘工作人员,机缘巧合下,苏姣就到了村委会工作。
那段时间,村里正在进行排洪渠、沿村游客道、停车场以及沿河绿道等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另外还新建了田野秀场、村委会办公室等,而原有的村委会办公楼则改造成了高槐故事馆,成为游客的新打卡地。
要完成从“咖啡村”到“文创村”的转型升级,更需要软件的提升。在村委会工作,苏姣平时主要负责妇女儿童、工会等方面工作,但同时,她和同事们绞尽脑汁引入新的文创项目。
“我们现在有30多家咖啡馆,还有非遗潮扇、植物扎染、乡村民谣、雕塑艺术、书院等多种业态。”提起村里入驻的文创项目,苏姣如数家珍。
随之而来的是村里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不仅可以喝咖啡,去年入驻的民谣小院,基本上每周都会举行民谣音乐会;从事植物扎染的染云山房,常常有手作体验、读书分享等活动,还有各种绘画展览、非洲鼓体验等。
“每天的感觉,都非常充实。”苏姣说,在村里工作一年,虽然很忙,但增长了见识,还能经常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尤其是处理完一些任务,会非常有成就感。
苏姣(左四)和村里的伙伴。
对于文旅行业来说,周末和节假日常常是最忙的时候。即使不上班,苏姣大部分时候也会待在村里,有什么突发的情况,可以及时处理。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高槐村举办了盛大的文创嘉年华活动,包括文艺演出、艺术画展、乡村集市、亲子活动等7大板块活动,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也扎扎实实地忙碌了好几天。“平日里,只要天气好一点,村里的游客依然很多。”苏姣说,上个周末,每天的游客量都是千人以上。
村委会的工作,事无巨细,此前,染云山房要举办一次扎染服饰走秀活动,想要找村里人来当模特,找到了村委会。苏姣帮找了几位村民,自己也上阵,一起当模特展示各种手作扎染服饰。对于村里人来说,充当模特走秀,大家既紧张,又有些兴奋,的确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同时,与一般的村委会工作不同的是,高槐村村委会每年还有大量的接待任务,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相关行业的考察团到这里进行参观、交流,也有不少企业、个人前来咨询在高槐村创业。
有时候,一天都要接待好几批。“很多人来村委会询问我们,想要在这里投资创业,我们都要给对方详细介绍目前村里的发展情况,还有下一步的规划,看他们的想法跟我们的规划是否相符合。”
这两年,看着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苏姣觉得很幸运。“现在住在村里很舒服,生活什么都很方便,跟城里好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京东快递也已经可以送到村里了。”苏姣说。
而随着高槐村的发展,来到高槐村创业的“新农人”,有外来的投资者,也有越来越多的本村人。尤其是本村年轻人,原本在外务工,看到家乡发展得这么好,都选择回乡创业。高槐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兴保。
2 回乡搞养殖,做成全县示范基地
人物档案
兴保 1992年出生,2018年辞职返回家乡——阿坝州黑水县瓦钵乡曲瓦村搞藏香猪生态养殖。带动贫困户成立合作社,通过规模化、规范化养殖,让合作社成为全县藏香猪养殖的一个重要基地,今年全年预计销售藏香猪超过1000头,总销售收入预计超过200万元。
进入冬季,海拔2000多米的阿坝州黑水县瓦钵乡曲瓦村早已下了几场雪。天气越冷,村里色湾藏香猪定点牧养基地的藏香猪们却跑得越欢。
看着满山撒欢的藏香猪,牧养基地的负责人兴保十分满意。这个1992年出生的小伙,如今已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还获得了2020年阿坝州赛区“最佳种植养殖基地”网络评选活动冠军。
瓦钵乡是农牧交错区,距离县城还有六七十公里,过去十分偏僻落后。兴保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普通农家,得益于当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到吉林长春学习汽修和机电专业。
毕业后,兴保原本有机会留在当地的一汽大众公司工作,却因为家里的一些变故回到四川。那几年,兴保干了很多工作,例如跟着老乡在工地从事钢筋销售,后来又到一家民营企业当专职司机。
几年前,随着精准扶贫政策推进,黑水县开始大力推广藏香猪养殖,村里不少人家,包括兴保的父母,都开始尝试养殖藏香猪。“有一次,公司里的领导们,想要买绿色生态藏香猪,就请我帮忙看能不能在村里帮他们买一些。”兴保说,但自己回村后发现,虽然家家户户都在养,但规模都很小,一般也就三四头、七八头的规模,供自家食用后,没有多少能拿出来卖。
这让兴保看到了商机。他决定,辞去工作、回乡创业。瓦钵乡虽然地处偏远,但林地资源丰富,正具有养殖藏香猪的优异自然条件。
这样的决定,遭到父母的反对。家里好不容易培养出了大学生,从山沟里走到了城市,为何又要回到山里,还要养猪?父母有些无法理解。
“藏香猪比一般猪肉品质更好,价格比一般猪肉高,现在城里人都重视食品健康,愿意花高价买藏香猪。”兴保耐心地给父母解释。
一遍遍劝说,父母的态度从反对变为了支持。2018年,兴保回到乡村,把自己在外工作多年存下的、原本计划买房的40多万元积蓄,和父母给的1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全部投入到了养殖场的建设中。
“要搞养殖,必须要走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路线。”在创业之初,兴保就坚持这一点。
要走规模化路线,需要发动集体的力量。兴保走访了附近的村民,联合几户农户发起成立黑水县兴保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我找的都是贫困户,当时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而贫困户因为身体等各种原因,没有外出打工的条件,只有在本地谋生。”
虽然藏香猪是野外放养,但有了合作社,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各家随意饲养,而是要有规范化的饲养标准。好在县里的农科局,有专门的技术指导服务,兴保也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实践学习藏香猪的饲养技术,一个养猪小白逐渐成长为养猪能手。合作社的不少成员其实都是兴保的“老辈子”,但看到这个年轻的小伙,又有理论又有技术,是安心要搞规模养殖,都逐渐信任他。
效果开始显现。2019年,合作社的出栏量超过了400头,远销浙江、成都、重庆等地。看到第一批试点成员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村民主动来申请加入合作社。
为扩大产能与规模,今年4月,兴保在合作社基础上成立了黑水县兴鑫农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一千万元,建设起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黑水县瓦钵乡曲瓦村色湾藏香猪定点牧养基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运输等遇到不少的难题,一些藏香猪由于营养不良、没有足够的粮食而病死,但兴保坚持绿色生态养殖,确保品质。疫情得到控制后,合作社也迅速恢复了生产。“到目前为止,我们今年的销售量已经超过600头了,今年全年预计应该会在千头以上。”
他在成都专门聘请了一位项目策划,对公司的产品开发、品牌打造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新开发了猪肉酱等产品。“养殖行业要有科学规划,比如根据每年藏香猪的产量,调整营销策略等等。”
在兴保看来,这只是起点,如今黑水已经把藏香猪养殖列为全县支柱产业之一,未来这一行业,还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吕瑞雪在图书室。
3 领跳坝坝舞,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人物档案
吕瑞雪 1991年出生,现在是雅安市天全县仁义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一名文化志愿者,为当地群众提供各类文化服务,常年坚持带领当地群众跳坝坝舞,成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让基层生活也更加丰富。
雅安天全县仁义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门口有一个宽敞的院坝,除了周一闭馆,每天下午来这里跳坝坝舞,已成为附近村民喜爱的休闲项目,多的时候有30、40人,少的时候也有10多人。夏天里,大家要跳到晚上9点左右才散去,如今是冬天,天黑得比较早,收工才会早一些。
中心的文化志愿者吕瑞雪负责每天给大家领舞。“说是领舞也谈不上,就是我站在前面跳,大家在后面跟着学。大家比较喜爱健身操还有民族舞之类的,一般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左右就要重新跳几支新的舞蹈,不然会跳烦。”吕瑞雪说。
1991年出生的吕瑞雪,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后来因为结婚生了孩子,就回到家乡,在当地开了家小超市。2016年,吕瑞雪经村里推荐,成为了当地的一名文化志愿者,协助中心文化干事开展各项基层的文化服务。
除了周一闭馆,从周二到周日的每天下午2点到晚上9点,吕瑞雪都要在中心里工作。与一般的工作不同,文化志愿者没有太多固定的职责,更多的是根据当地群众的需要,提供服务协助。
“现在中心里孩子和老年人比较多。”吕瑞雪说,现在中心硬件条件很好,图书室里专门采购了各种类别的儿童图书,村里有一些孩子放学了经常到这里来看书,吕瑞雪要负责整理图书。有时候,孩子们也会带着作业来写,遇到不懂的问题,吕瑞雪也要帮他们指导一下。“我也会带他们做做手工,大家还是比较喜欢。”
而老年人最爱的,则是跳舞,愉悦身心又可以强身健体,中心也专门设置了舞蹈排练室,电脑、音响等设备都很齐全。有时候老人们会让吕瑞雪帮忙找一些跳舞的视频照着学,有时候吕瑞雪则自己先学会了再教大家。有时候有一些老年人跳舞,有动作一直学不会,还很着急来找吕瑞雪帮忙指导一下。
吕瑞雪也惊喜地发现,当文化志愿者后,竟然发掘了自己舞蹈方面的一点点小天赋,很多舞蹈看几遍就学会了。“以前没怎么跳过舞,还没觉得自己爱跳舞,现在也喜欢上了跳舞。”
如今,四川已经实现了乡村文化志愿者全覆盖,不少像吕瑞雪这样的年轻文化志愿者,成为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