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成都市中心往南30公里处的天府新区兴隆湖畔,住在附近的市民早早地来到这里目睹焕新之后的湖景。10月25日,经过一年多的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后,兴隆湖已拆除围挡,再度迎来了等待她的市民。
四川天府新区的城市景观在焕新,布局在这里的成都科学城也在“生长”。10月20日公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来自四川天府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部(成都)科学城的“一核”——成都科学城累计签约重大项目247个,总投资超2400亿元,其中“国之重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总量居全市首位。
▲成都科学城
“我们参与了此次兴隆湖水生态系统的改造提升工程”“刚刚开院的华西天府医院已经用上了我们的智慧医疗系统”“帮助企业搭建安全防护的网络铜墙铁壁,确保企业网络安全”、“欢迎更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借助成都超算中心的算力支撑实现更好发展”。10月25日,“科创新川渝——‘川渝一盘棋 唱好双城记’”网络主题活动在成都正式启动,参与本次活动的中央和省市级媒体代表“打卡”成都科学城,他们进园区、访企业,实地感受双城经济圈潮涌下的成都科技创新脉动。
成都科学城在“生长”
为成渝企业搭建技术协作平台
规划面积132平方公里,布局鹿溪智谷科学中心等“一中心两基地”七大功能组团,这是成都科学城在平面上的区域范围;247个重大项目落地扎根,总投资超2400亿元,这是成都科学城的成长高度。如今,它的“生长”节奏还在进行中。红星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在兴隆湖四周,建筑工地遍布,施工现场的工程车辆进进出出,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作业。
在两万余字的纲要中,若以“科技创新”为关键词搜索,可以显示出20个关联结果,“科技创新”在纲要中也被专章介绍,这份纲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未来科技创新擘画了路径。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的格局中,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区域,它的成长都经历了什么?这成为媒体代表的关注点。
“大装置”“国家队”“科创园”“数字经济”这几个概念成为天府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情况介绍时的“关键词”。据介绍,成都科学城已集中布局Z箍缩驱动混合能源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个、成都超算中心等交叉研究平台6个、空间轻型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系统研制平台等科教基础设施4个、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22个;共引进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5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25家;规划建设1000万平米高品质科创空间,独角兽岛、天府数智谷等科创载体加速成势。
▲成都超算中心
10月22日,纲要发布后的第三天,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协同创新产业旗舰联盟第一次大会在重庆举行,双方达成共识,将为两地企业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生态。“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将以成都科学城为载体,在这里聚集更多科创资源,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让科技企业更好地建立自己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吴柯夫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下一步会加强和重庆方面的沟通协作,为两地科技企业务实合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智慧技术赋能
清华科创军团带来了什么?
位于兴隆湖畔的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成都科学城研究机构中的“国家队”成员之一,今年是它落地成都的第5个年头,这是四川省校合作的第一个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在西部的唯一派出机构。
10月25日下午,当媒体代表一行步入办公大楼时,首先“迎接”大家的是一个名为“能源互联网实践空间”的大厅。这里按照“关键装备”“智慧系统”“信息赋能”等主题,现场展示了该研究院的许多科研产品。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今天重新开放的兴隆湖,它的水生态系统提升工程就有我们的科研力量参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科技创新部主任吕岚春博士介绍了该研究院的其中一项智慧技术,“我们参与了兴隆湖的水生态监测工作,通过植入一些水下探头,实时采集水下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预测水生态的演变情况,帮助我们及时提出对策,比如,应该种植哪些水生植物?何时引进一些鱼苗?”
据吕岚春介绍,研究院已经累计培育创新型企业13家,包括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瞪羚企业。五年来,研究院打造了产学研协同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体系,承担科研项目480项,凝练核心技术27项,申请高价值专利372件;推动144个项目在四川全省12个市州落地,269个项目对外辐射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区域。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们正在探索研究‘零碳园区’的技术形态,以期未来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吕岚春还透露,四川是清洁能源大省,水资源丰富,研究院会将“智能巡检”技术应用到一些水力发电设施中去,“水利工程建成后需要日常维护,通过我们的“空天地水”智能巡检机器人装备体系,可以提升库坝安全风险智慧管控水平。”
数字经济企业扎堆
成都超算中心到底“算”什么?
来自四川天府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数据经济方面,引进海康、商汤等龙头项目110余个,汇聚上下游企业3600余家。
10月25日下午3点过,同样毗邻兴隆湖的成都商汤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汤科技”)办公区,玻璃门一直处于自动开放的状态,前来洽谈业务的企业人士络绎不绝。9月29日,商汤科技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宣布成立“华西医院-商汤科技联合实验室”,双方将依托联合实验室融合各自优势,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平台构建、医学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攻关。就在双方牵手之后,一项智慧技术已经应用在刚刚开院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成都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全流程刷脸就诊’技术,可以提升患者的就诊效率。”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信息科科长邓悟介绍,这是该院目前的“招牌业务”,只要患者在华西本部或华西天府医院有过一次就诊记录,录入了人脸信息,那么其第二次到医院就什么都不用带,只要刷脸就可以完成从挂号、看诊到缴费等业务流程。
“我们希望和华西这样的医疗机构合作,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用新技术产品赋能医疗行业,在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我们也会在重庆开展业务落地实践,发掘一些合作场景,用先进的技术去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商汤科技智慧医疗高级解决方案经理刘丰恺说。
距离商汤科技不远处,另外一家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四川神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琥科技”)主要围绕电子数据取证、司法鉴定、政企数据安全防护及数据监管等领域开展业务。“成渝都在发力数字经济,在数字经济中,数据和网络安全很重要,在成都创业,这里的创业环境、人才、政策都很棒,我们将在双城经济圈中拓展更多业务,帮助其他企业营造数字安全的铜墙铁壁。”神琥科技副总经理肖蜀韵说。
▲四川神琥科技有限公司
在成都科学城的数字经济版图中,成都超算中心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这个中心到底能计算什么?面对来访的媒体代表,成都超算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建设维护部部长李佳佳说,气象研判、汽车测试、建筑结构力学分析、新药研发等领域都离不开海量的数据测算和分析,而成都超算中心能够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撑。
一组数据能够反映成都超算中心的实力。截至目前,成都超算中心已为30余个城市,560家用户提供超算服务,部署各类软件200余个。李佳佳介绍,成都超算中心将提升成渝地区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项目的能力,同时,带动成渝两地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资源的优势聚集、促进和助力双方在科技创新、产业、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以及资源共享,提升成渝两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