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积极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需要科学的规划引领。日前,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交通强省建设将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成“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基本形成“123出行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基本实现“快速网覆盖区(县)、干线网畅达乡镇、基础网连接村组”,为打造全国交通“第四极”奠定坚实基础。
近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寇小兵受邀参加四川省政府网站访谈节目,解读《规划》内容,对未来五年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进行展望。
投资从“公路一家独大”向“公铁双轮驱动”转变
《规划》提到,要形成“万亿”“三网”“两圈”。寇小兵解释,“万亿”指的是投资的目标,即综合交通建设确保完成投资1.2万亿元,与“十三五”实际完成投资基本持平,其中,公路水路7000亿元(水运250亿元)、铁路3000亿元、民航250亿元、轨道交通2200亿元。从投资结构看,各方式的投资规模将由以往的公路一家独大,向公铁双轮驱动进行转变。
“三网”指的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覆盖,即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三网”的表述方式,打破了传统按照各运输方式分别表述的方式,以功能定位、运输效率为导向。其中,快速网包括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运输机场;干线网包括了普速铁路、轨道交通、普通国省道、国家高等级航道;基础网包括了农村公路、通用机场、其余航道。
到2025年,四川快速网预计覆盖94%的县级行政区,干线网将重点实现65%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基础网将重点实现65%的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
“两圈”指的是客货运输所能达到的时间效果。客运方面,基本形成“123出行圈”,即都市圈1小时通勤、成渝地区主要城市2小时互通、毗邻省会3小时到达;货运量方面,基本形成“123快货物流圈”,即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对外“四向八廊”,对内“1轴2环3带4联”
寇小兵表示,《规划》提出了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包括了对外、内部的主骨架,以及“三位一体”枢纽系统布局,其中:
对外主骨架是“四向八廊”,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在成渝地区布局的3条主轴、2条走廊、2条通道,拓展四川的战略位势和辐射空间。南向,川黔粤桂走廊对应粤港澳—成渝主轴和西部陆海走廊南段,川滇走廊对应成渝昆走廊;东向,长江北走廊对应长三角—成渝主轴,长江南走廊对应厦蓉通道;西向,川甘青新走廊对应西部陆海走廊北段,川藏走廊对应川藏通道;北向,川陕京走廊对应京津冀—成渝主轴,川陕蒙走廊对应西部陆海走廊北段。
内部主骨架是“1轴2环3带4联”。重点结合“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和“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形成“1轴2环3带4联”省域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1轴”即成渝交通主轴(成都—资阳/遂宁/内江—重庆);“2环”串联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城市(成都—德阳—资阳—眉山—成都;绵阳—南充—遂宁—广安—内江—自贡—乐山—雅安);“3带”是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成遂南达、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4联”补充连接其余地级行政中心,包括马尔康—成都—资阳—内江/自贡—泸州/宜宾、康定—雅安—成都—巴中、广元—巴中—达州、广元—南充。
“三位一体”枢纽系统,强调的是加强枢纽集群、枢纽城市、枢纽站点之间的协同发展。一是集群,协同重庆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共建中欧班列(成渝)运营平台,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二是城市,即“1+4+N”的枢纽城市格局,支持成都打造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推动德阳、眉山、资阳与成都枢纽共建共享;提升泸州—宜宾、攀枝花、达州、广元等4个全国性枢纽城市能级,积极培育南遂广、内自、绵阳、乐山等区域性综合枢纽。三是站点,增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成都国际铁路枢纽、宜宾和泸州等主要港口、南充国家邮政快递处理中心等枢纽港站的资源要素集聚运筹能力。
未来五年,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有望达到17条
“十四五”期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在四川交汇叠加,全省交通发展的战略动能将更加强劲。
在《规划》中,交通对战略的支撑作用如何体现?寇小兵透露,《规划》在深刻分析各大战略的内涵及要求的基础上,专门设置了“夯实重大战略交通支撑”的章节:
一是围绕支撑“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着力构建“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南向深度融入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畅通公铁陆海联运通道;西向加快融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开辟进疆入藏战略通道;东向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强化沿长江综合交通走廊;北向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快提升川陕高速公路通道能力。预计到2025年,全省进出川大通道数量达到53条、新增15条。其中,铁路12条,较“十三五”末新增1条;高速公路37条,新增13条;内河高等级航道4条,新增1条。
二是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突出交通对“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的支撑作用,提升主轴通道能力,加快形成成渝双核间由3条高速铁路和4条高速公路构成的通道集群。推动两翼协同发展,推动川东北和渝东北、川南和渝西交通一体化发展,力争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达到17条,加快消除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省际“断头路”“瓶颈路”。优化“三带”通道结构,分别提出了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成遂南达、攀乐宜泸沿江经济带的建设重点。
三是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一方面,强化交通运输对支撑“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强化五区协同发展,力争到2025年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至成都平原的陆路大通道能力分别提升20%、40%、70%、160%。
四是围绕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出进一步完善沟通西南和西北、衔接“一带”和“一路”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形成四川“通疆达海”大循环大通道。
另外,围绕推动交通强省建设,四川将高质量完成交通强国建设“6+1”项试点任务,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争创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区,7项试点任务分别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高原山区公路创新、推动公园城市交通绿色发展、提升交通防灾减灾韧性、车路协同技术发展、推进交通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以及分批次推进交通强市、交通强县建设。
未来五年,这些重要工程将上马
“十四五”期间,四川将重点推进哪些枢纽型功能性重大工程建设?
寇小兵介绍,“十四五”期间,四川将重点做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体系建设。计划建设高速铁路1300公里、城际铁路550公里、普速铁路1940公里;建设成渝中线、成达万、渝昆等高铁,贯通至北部湾与昆明的货运通道,加快建设川藏等西向通道。到2025年,铁路进出川通道达12条,新增1条;高铁覆盖13个市州,新增4个,为自贡、泸州、南充、巴中。
推动高速公路外畅内联,计划建设高速公路项目6300公里。到2025年,高速公路出川通道达37条,新增13条;覆盖152个县(市、区),新增16个;通车里程达1.1万公里。推动国省干线全域升级,新改建普通国省道9000公里,到2025年,普通国道二级(三州三级)及以上比重达95%,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达到65%。推动农村公路完善延伸,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2.4万公里、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4000公里、自然村硬化路1.3万公里。
按照“一江一策、多港联动”的思路,四川将加快构建“一横五纵”航道网和“两核四翼”港口体系,有序推进长江干线航道扩能提升、岷江全线达标、嘉陵江全线复航、渠江全线渠化,建设金沙江翻坝转运系统,推进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一体化发展,协同重庆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到2025年,内河高等级航道达4条,新增1条(涪江),里程达到2050公里。
“十四五”期间,四川还将建设中国民用航空第四极,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完善“干支结合、客货并举”的民用运输机场布局体系,实施“两场一体”运营模式,加快成都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加快阆中、达州等支线机场建设。到2025年,民用运输机场建成及在建数达22个,新增5个,分别为乐山机场、广安机场、遂宁机场、会东机场、甘洛机场。
此外,四川还将推动交通与邮政深度融合,构建“一核九辅多点”邮政发展格局,打造成都“中西部地区邮政快递枢纽中心”,完善南充、自贡、达州、绵阳、宜宾、泸州、广元(巴中)等地邮政快递转运(分拨)中心、仓储基地布局。深入实施“邮政在乡”“快递两进一出”工程,推动交通与邮政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