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 四川实施方案有这些亮点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体育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美育方案》),对四川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推进我省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迈上新台阶。

两个方案有什么亮点特色?四川在落实国家规定动作的同时有什么自选动作?川观新闻记者独家采访了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唐克红,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四川师范大学颜海波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亚梅教授,对两个方案的亮点和特色进行了全面解读。

五个“紧扣”:呼应中央要求,解决四川问题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次出台的《体育方案》和《美育方案》,是贯彻两办《意见》精神、结合四川省情制定的方案。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唐克红认为,两个方案充分体现了“五个紧扣”:

一是紧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紧扣四川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两个方案里面有很多提法,比如说提高我们体育美育教学质量、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体育美育体系、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体育美育实践基地等,都是围绕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各方面的举措。

三是紧扣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全面加强和全面改进这两大关键词,其实就已经把这两个方案的定位,特别是四川体育美育下一步要破解的难题、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实现的目标予以了非常清晰的界定。比如就我省体育美育师资、场地短缺明确了解决路径和任务。

四是紧扣学校体育美育的学科特色。两个方案都明确界定了体育和美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价值以及教学改革的要求。从体育方面来讲,就是教会、勤练、常赛,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而美育方面则是教会、勤练、常展,教会学生的艺术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和体验,同时要学会专项的艺术特长。

五是紧扣责任压实。两个方案都明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要关心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两个方案都要求,各地要建立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扎实推进,落实到位。

落地落实:面对每一个学生,不搞一刀切

“我参与了《体育方案》的制定,该方案历时1年多,前后修改了10几稿,经过了深入调研并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就是为了落实好国家政策,结合好四川省情,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育人成效显著增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四川师范大学颜海波教授说。

颜海波谈到《体育方案》的特点,主要就是“实”。

工作目标实。四川省定的时间表分为三个阶段,除去2022年和2035年的目标,增加了2025年的目标,此举是为了结合我省“十四五”规划,步步推进,稳扎稳打。

重点任务实。15项重点任务围绕学校体育的教会、勤练、常赛三大主要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实现路径。比如课程方面,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要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鼓励高中阶段每周开设体育课不低于3课时,有条件的市(州)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探索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学段都有很具体的要求,学校执行起来一目了然。”

评价改革实。四川《体育方案》将学校体育的评价体系分成学校体育、教师岗位和教育督导三个维度。这是学校体育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教学活动中的最后一公里,比如 “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决不仅仅是分值的提高,更要求在中考总分的占比也要提高,还要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

面向所有学生,但又不搞一刀切,颜海波认为,这是四川《体育方案》的一大亮点。四川省21个市(州)学校体育发展不均衡,既要有兜底的基本保障举措,也要有提升加强的改进办法。

兜底方面,《体育方案》从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条件、统筹整合社会场馆资源等方面,基于“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好”的不同需求,分类提出针对性措施。在保障措施里面,全省将实施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改善举措更加落地,帮扶力度更加增强。

提升方面,《体育方案》提出不仅要开齐开足体育课,还要求“上好”体育课;不仅校内要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还要求校外体锻也要达到每天1小时;不仅各县(市、区)至少要配备1名体育专职教研员,还要推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工作;不仅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还要以“贡嘎杯”系列品牌赛事为引领,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并提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质量,推动体教融合创新发展,探索建立大中小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衔接机制,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

体现三性:是蓝图又是施工图,独创四川美育品牌

“参与并见证四川美育方案出炉,作为艺术教育从业者,感觉美育的春天真的来了。”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亚梅教授兴奋地表示,《美育方案》既是一个方案,也是一个要求,四川向国家交了一份美育答卷,也跟各地的政府部门、学校和美育从业者出了一份美育考题。

在李亚梅看来,《美育方案》既是蓝图又是施工图。结合四川省情,提出了工作目标的具体任务和时间点,分为三步走,2022-2025-2035三个阶段和分阶段任务;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共21条,分别对应工作目标,对师资、条件、评价、机制等作出了的具体要求,列出了责任单位,全面覆盖了国家对于美育工作各方面的要求。

《美育方案》的亮点是什么?李亚梅认为,是体现了三性:时代性、学科性和地方性。

首先是时代性。第一是指导思想的时代性。方案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文内容都充分结合新时代要求拟制;第二是培养目标的时代性,旗帜鲜明地指出“五育并举”,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是艺术学科建设的时代性。比如第十一条“推动艺术学科内涵发展”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艺术硕士点和博士点;还针对去年启动的“双减”,在第十四条中明确把美育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等。

其次是学科性。抓学科就是抓到了美育的源头。《美育方案》共16项重点任务中,涉及学科内容的几乎占了近一半。比如“树立学科融合理念”的新提法,强调要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要求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

最后是地方性,这是最重要的,四川方案肯定要体现地方性,聚焦和解决四川问题。目前的四川美育与新时代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师资配备尚有不足、条件保障有待完善、评价机制尚待健全。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四川美育工作,目标在育人、痛点在乡村、难点在评价、重点在机制。基于此,《美育方案》既有兜底安排,也有精品意识。”李亚梅举例说,方案中第十九条“加强组织领导”,提出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这就是兜底计划之一;方案中第十条“建设四川美育品牌”,则是四川方案的独创。两办《意见》要求“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而四川《美育方案》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评选一批四川美育品牌学校、课程、教材、名师”“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活动”等具有精品意识的措施。

对于《美育方案》首次明确从今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实施艺术类科目进中考,李亚梅建议,要借鉴和总结已经试点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包括如何测试、如何计分、过程评价等,组织专家进行认真的研究总结和分析,指导各市(州)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方案,让这项工作真正落实见效。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