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为主线——四川民营经济破浪前行一年间

核心提示

今年四川省先后经历高温、干旱、疫情、地震等超预期因素,如何迎难而上,开新局闯新路,考验民营经济的韧性。

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种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四川民营经济工作在“拼”的基础上着力实现“保”和“稳”,将“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的主线贯穿始终,打出助企纾困组合拳,打响重点领域攻坚战,加速优化营商环境“接力跑”。

2022年,四川民营经济经历了风高浪急的困难与考验。

这一年,民营经济在逆境中谋发展,多措并举,紧紧围绕“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下功夫,在破浪中前行。

一条主线:

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

2022年,四川经济走过一条“极不寻常”之路,撑起GDP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更是如此。

四川民营经济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与全省GDP增速的差距持续扩大。

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种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省委在年初提出“起步就冲刺,开局要争先”,号召全省上下冲刺“开门红”;在7月作出“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部署;9月提出“决战四季度 大干一百天”。尽快实现经济止滑回升,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拼经济搞建设”是贯穿四川全年经济工作的主线,而四川民营经济工作在“拼”的基础上着力实现“保”和“稳”,将“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的主线贯穿始终。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经济组副组长丁任重看来,广大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就业民生,是我省经济的韧性基础所在,也是我省经济的命脉所在。稳住保住市场主体,才可能稳住拼经济搞建设的生力军,才可能稳住经济大盘。

为促进民营经济稳定运行,四川相关部门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同时,抓好大小两端,既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又开展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行动,夯实市场主体发展“基本盘”。

在各项稳市场主体政策措施扶持下,民营市场主体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7月27日,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息,四川实有市场主体突破800万户,居全国第六位。其中,民营市场主体790万户,占据市场主体的绝大多数。

一套组合拳:

突出政策赋能,助企纾困解难

促进市场主体数量做多、规模做大、实力做强,是应对疫情冲击和其他风险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省有关部门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既对照中央出台的政策进行“系统集成”,又从四川实际出发,针对性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增量”措施。

今年以来,我省各有关方面密集出台一系列“暖心”政策,帮助民营市场主体顶住压力。1月出台《四川省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财税政策》;4月《四川省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行动方案》《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四川省促进生猪稳产保价七条措施》相继出台;5月,出台金融助企纾困19条措施、《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6月,印发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经济稳增长10条政策措施(第一批)、《2022年交通建设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若干激励政策》;9月,印发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19条措施……

近三年,我省各有关方面先后出台超800条纾困惠企政策,加上国家层面的3000多条,可谓“海量”,但政策的知晓度不高、覆盖面不广、获得感不强的现象在各地各类市场主体中不同程度存在。

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立即推出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一周后,一份6页的小册子被精心制作出来,并很快发放到500多万市场主体手中。小册子从税收优惠、融资贷款、物流成本、房屋租金、社保减负、补贴减免等企业最期盼、普惠性最强、覆盖面最广的政策中精选出24条,简明扼要列出适用范围、适用期限、享受方式、发布单位、咨询电话等,让企业一目了然。同时,扫描随页附带的二维码,企业还可获取相关政策对应文件、纾困惠企政策以及申报链接等。

“总算是把助企纾困政策弄明白了!”四川新凯纺织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启刚高兴地说,仅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这一项政策,今年就可以为公司节省20多万元支出。

调查显示,近八成市场主体至少享受了一项纾困政策,超九成市场主体对助企纾困“明白卡”政策表示满意。截至11月10日,四川税费支持共为四川各类市场主体释放政策红利超1590亿元,退税减税降费规模均为历年之最,惠及上百万户市场主体。

一场攻坚战:

瞄准重点领域,激发改革活力

今年以来,四川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民营经济发展厚植动力。

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探索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今年10月,《四川省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印发。围绕融资增信、降本减负、惠企服务直达、转企升规、多元化解纠纷等5个方面,探索破解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关键瓶颈的政策举措,着力转化形成一批具有原创性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更大力度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明确提出三年试点目标,到2025年,力争试点县(市、区)民营市场主体数量较2022年增长40%,民营经济增加值较2022年增长20%,占GDP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

破解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难题,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深入调查分析近两年来全省民间投资现状、制约民间投资增长主要因素之后,四川出台《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举措》,引导民间投资向新基建、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发展。1—8月,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较上半年增速高0.3个百分点。

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东风,持续推进跨区域民营经济协同发展试点。省民营办指导广安—北碚、泸州—江津加快签订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依托产业园区共建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园,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清单。

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性障碍、政策性堵点,全面推行“个转企”改革。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后,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风险,获取资金,获得更广阔的成长空间。省市场监管局创新工作思路,联合司法、税务、人社等部门,协同探索支持“个转企”以及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改制为公司的路径措施,出台《关于支持“个转企”登记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个转企”改革。

一趟“接力跑”:

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发展信心

民营经济是四川的一块明显短板,也是潜力所在,要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对标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经验做法,拿出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办法,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

丁任重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是抓住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关键和要害,“要进一步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和预期,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四川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与重庆先后联合推出三批共311项“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

优化营商环境,各部门不断创新举措——

提速项目审批,四川借鉴东部沿海地区极速审批模式,在省级层面建立涵盖28个省级部门的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接连出台项目审批提速的政策措施,不仅“三步并作一步跑”,还减少“折返跑”,实现了从审批到建设过程要素保障的全流程“加速跑”。

服务就业创业,全省公安机关制定完善《四川省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对接科技厅建立成渝两地外国人工作许可互认“一窗通办”服务窗口。

保护民营企业权利,省民营办发布四川2021年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指导同类案件的调解、执法、司法,升级改造全省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建立平台省、市、县三级线上运营机制,全省各级民营办累计受理维权案件1059件,已办结案件899件,为四川成化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等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58亿元。

“近年来,四川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丁任重说,但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场接力长跑,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省市场监管局(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市场监管局(省民营办)将继续当好全省790万户民营市场主体的“娘家人”,以系统观念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标先进省份,围绕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优化措施,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让民营经济这艘“航船”始终能行稳致远,勇立潮头。

推荐视频